投稿须知
  1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为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中国药 理学会和中国毒理学会共同主办的学术性刊物,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编辑部设在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本刊是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科研动态 首页 >科研动态 >

“2019化妆品风险评估及非动物测试新技术方法应用研讨会”在上海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19-05-10 10:55:00
       2019年4月14日-17日,由中国毒理学会毒理学替代法与转化毒理学专业委员会与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毒性测试与替代方法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19化妆品风险评估及非动物测试新技术方法应用研讨会”在上海盛大召开。来自我国大陆、香港以及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比利时、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到会交流。
      会议开幕式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毒理所副所长帅怡主持,中国毒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毒理学会毒理学替代法与转化毒理学专业委员会及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毒性测试与替代方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本次大会主席彭双清研究员致欢迎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院长李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监督管理司陈超主任,中国毒理学会秘书长、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刘超,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大学教授郝卫东,中国毒理学会副理事长、南方医科大学教授杨杏芬,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金鑫处长,国际人道对待动物协会科研及法规事务高级总监Catherine Willett,日本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员Hajime Kojima,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欧盟消费者安全委员会Vera Rogiers参加大会开幕式并进行学术交流。
      大会主席彭双清研究员诚挚感谢各界专家的支持,他表示:“随着21世纪毒性测试方法体系和国际贸易协同化的发展,我国化妆品行业迎来了新的契机。如何将国际最新风险评估及非动物测试新技术方法应用于产业发展和监管是毒理学学科的一个新命题。本次大会旨在高度契合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促进以暴露为导向、基于原料化妆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非动物测试方法在法规决策中的应用,为工业界、学术界及监管部门提供合作交流平台”。

      简短而庄重的开幕式之后,中国毒理学会毒理学替代法与转化毒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毒性测试与替代方法专业委员会与欧洲体外毒理学学会进行了合作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欧洲体外毒理学学会(The European Society of Toxicology In Vitro, ESTIV)成立于1994年,致力于促进体外毒理学和计算毒理学的学术研究和教育,在欧洲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学术团体。中国毒理学会毒理学替代法与转化毒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毒性测试与替代方法专业委员会自2014年成立以来致力于毒性测试非动物替代方法的发展和应用推广,已连续开展了四届国际性学术会议,对国内外替代方法的科技发展和法规应用产生深远影响。彭双清研究员表示:“学会将与ESTIV牵手,促进欧洲和中国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送最新技术和合作交流机会,通过各种形式开展联合培训,为替代法的发展提供更加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

      近年来,随着动物实验“3R”原则的推广和21世纪毒性测试科学技术的发展,基于动物实验数据为基础以危害为重点的传统化妆品安全性评估策略现已转向以暴露为导向,基于非动物实验数据,包括人体安全数据、体外试验数据、以定量构效关系QSAR、化学分组(Grouping)、交叉参照(Read-across)为主的计算模型数据,利用每个原料相关的毒理学数据来进行风险评估。这种全新的化妆品风险评估方法及其法规决策应用已经成为全球诸多国家和地区化妆品安全评价的技术标准及强制性法规要求。

      大会针对时下热点的技术法规问题,从三个主题进行了研讨:基于化妆品原料的产品安全风险评估;现有化妆品替代测试方法、新方法开发及法规采纳进程;化妆品安全评估的整合测试与评估策略(IATA)及案例。大会特邀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对化妆品替代方法的国内外最新进展,法规监管发展趋势以及欧盟化妆品安全评价原则等内容进行了高屋建瓴和深入浅出的解析,把化妆品风险评估及非动物测试新技术方法应用推向新的高度。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院长李波介绍了我国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监管模式的历史沿革及未来走向,深入剖析了化妆品替代检测方法的发展及其挑战。李波院长指出,未来的化妆品安全评价方法将“鼓励使用更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安全性评价;以风险评估的方式减少对终产品的毒理学检测;发展替代方法,寻求更经济和符合动物保护原则的毒理学检测方法。”李波还对化妆品监管的未来许以积极的期待:“我国的监管理念将不断更新完善,更加合理。我们将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共同创新。”由此可见,未来替代法的发展将助力产业发展和我国技术法规的完善。

      近年来,化妆品产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市场。与此同时,政府监管部门也积极应对化妆品行业的全新局面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不断优化监管制度,其中化妆品备案管理工作成效斐然。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监督管理司陈超主任高度总结了化妆品监管工作的积极成果,并展望了以《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修订为契机的系列配套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制修订工作,给学术界、产业界注以强烈的信心。可以预期,我国将努力开创化妆品监管工作新局面,不断提高化妆品科学监管水平,并逐步与国际接轨,缔造更加安全和蓬勃的市场。

      在过去的45年里,欧盟为化妆品制定并完善了一套监管方法,确保了消费者安全,同时允许合规的创新性产品快速进入市场。欧洲化妆品协会技术法规事务总监Gerald Renner先生详尽介绍了欧盟化妆品安全性监管的一系列要素,他强调:“欧盟化妆品法规是建立在行业责任和市场监管的基础上的,以原料为基础的安全评估是欧盟法规的核心,产品技术档案(产品信息档案,PIF)和产品安全评价是基石”。

      自2004年欧盟通过第一个化妆品动物测试禁令以来,全球已有39个国家/地区实行了检测和/或销售禁令,还有一些国家正在立法的议程中。体外测试方法的验证与法规采纳方兴未艾,新的测试策略日益成熟,全球化学品安全评估体系正在适时改变。国际人道对待动物协会科研及法规事务高级总监Catherine Willett女士深度解析了这一毒性测试策略转变的过程。她还公布:“国际人道对待动物协会在全球发起了一项全新的合作共赢项目-非动物化妆品安全评估(Non-Animal Cosmetic Safety Assessment,NACSA),通过与各界的通力协作,为工业界、学术界、监管部门及消费者提供教育和学术培训平台”。

      化妆品的安全与风险管理贯穿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除上市前安全评价工作之外,事中事后监管更完善了化妆品监管体系,为产品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我国化妆品监管体系正朝着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方向转型。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金鑫处长指出:“监管方式包括案件查办、监督检查、宣传教育、监督抽检、投诉举报、不良反应监测和舆情监测”。针对行业发展的需求,将“优化营商环境,守住安全底线,强化社会监督”。相信随着系列法规的出台,将有助于提升化妆品市场监管效率,实现产业自律。


      化妆品风险评估是化妆品安全控制和监管的科学依据,欧盟风险评估体系对我国化妆品监管的优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欧盟消费者安全委员会Vera Rogiers女士系统阐释了风险评估中危害识别、剂量反应关系、暴露评估、风险表征、风险管理和风险沟通的全过程。她强调:“欧盟采用的是基于化妆品原料的安全评价,采信经验证的体外测试数据或动物替代数据来预测物质的毒理学终点;另外,化妆品的风险评估是一个动态过程,上市后的安全数据亦是安全评估的一个重要信息反馈途经”。

      国际化妆品监管合作组织(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Cosmetics Regulation, ICCR)是由来自巴西、加拿大、欧盟、日本和美国的监管机构组成的国际组织,我国亦很重视与ICCR的合作与交流。日本替代方法验证中心(JaCVAM)秘书长、日本国家健康科学研究所(NIHS)生物安全研究中心(BSRC)风险评估科科长Hajime Kojima先生介绍了ICCR倡导的新一代风险评估方法(Next Generation Risk Assessment,NGRA),化妆品原料风险评估中支持使用新方法的九大原则,及后续如何开展工作以将这些原则应用于化妆品法规决策。

      传统的化学品安全评估大多基于动物模型的毒性测试终点,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生物资讯研究院高级首席研究员卢立新表示:“基于体外分子生物学和表型终点的预测方法将有助于实现基于机理的预测,从而更加有效并与人类健康相关性更高”。卢立新重点介绍了一种“高通量细胞体外表型图像分析平台”(HIPPTox)-ToxMAD计算模型,该计算模型采用高通量细胞成像和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技术来快速鉴定大量化学物,确定新的毒性生物学表征物及优化试验条件,该模型可为监管部门或工业界建立体外检测方法提供重要指导。

      我国化妆品相关监管部门对“3R”原则持积极践行态度,为推动化妆品替代试验的研究、验证和技术转移等相关工作做出了大量的努力。目前,国内相关监管部门已具备能力开展眼刺激、皮肤刺激/腐蚀性、致敏性、急性毒性、光毒性、遗传毒性、生殖毒性共几十项OECD替代方法的测试工作,积极支持替代法的方法验证和我国标准制定等工作,并大力开展各项科学研究以应对法规监管的各项技术需求。

      上海海关技术中心副研究员李小林介绍了非动物测试在检验检疫领域的建立和应用,包括一系列替代方法及其检测平台的构建,欧盟化妆品法规技术贸易措施影响及应对,行业标准的制定,体外模型验证(如日本Labcyte 皮肤模型,中国Episkin 皮肤模型,韩国Biosolution角膜模型、皮肤模型)等工作。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毒理所副所长帅怡重点介绍了如何用重组人皮肤模型对一系列日用化学品进行皮肤刺激性评价,她指出:“皮肤刺激性是化妆品注册和备案一项重要毒理学指标,而日用化学品品类繁多,如何利用体外方法进行安全评价是一个挑战。研究表明,重组人皮肤模型(EpiSkinTM )对基础化妆品,美妆类化妆品,清洁类化妆品以及清洁剂产品均有非常好的预测性”。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毒理所副所长杨颖则重点介绍了化妆品安全性评价测试策略进展及3D皮肤模型和3D角膜模型在整合测试策略中的应用。杨颖表示:“由于组织结构与人体极为相似,3D模型在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的研究和应用有巨大潜力。监管机构需要能够集成多种复杂数据的标准方法用于监管。3D模型可与其他方法组合应用于皮肤刺激性和眼刺激性的IATA,进一步验证工作仍将继续”。

       除监管部门外,我国的高校科研院所也在积极开展具有知识产权的新型体外模型的建立工作。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黄黎珍教授介绍了一种EndoSens皮肤致敏模型,利用CRISPR/Cas9以及同源重组介导的精准基因编辑技术建立实时精准的HMOX1报告追踪细胞模型。不仅可以实现对单一化合物的准确预测,还可以对复杂成分的化妆品中药植物提取物进行皮肤致敏性评价,具有较好的皮肤致敏预测能力。

       此外,大会还邀请了产业界及一些NGO组织对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进行非动物测试的化妆品风险评估进行了具体的案例讲解。香港Delphic HSE分享了如何应对化妆品非动物测试策略合规;多家国内外化妆品公司分享了如何基于化妆品原料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的具体实践,包括欧莱雅、联合利华、宝洁、强生和北京东方淼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美国体外美国体外科学研究院,欧莱雅全球研发与创新中心及安利(中国)研发中心介绍了皮肤致敏性体外评估策略和实例,英国Lhasa公司介绍了能够预测化合物毒性的系统软件Derek Nexus 在化学品安全评估尤其是皮肤致敏的应用。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联合利华安全与环境保障中心(英国)介绍了如何进行下一代风险评估(NGRA)。十余名专家为与会者提供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完美地将学术理论、法规监管与产业实践结合起来。

       会议闭幕式环节,国内外专家共同登台,和现场200名与会代表一起展望了化妆品非动物测试新技术方法的发展和法规应用前景,现场气氛活跃,学术讨论互动热烈,与会者表示对下一届会议充满期待。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替代方法及其法规决策应用已经进入厚积薄发的阶段,发展和应用更快速、更有效的21世纪毒性测试新体系亦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方向。自2014年学会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替代方法学术讨论首次聚焦在化妆品产业,大会的主旨高度契合国家产业发展的目标和国家监管部门的重点工作方向,紧扣风险评估、事中事后监管、非动物测试方法及策略等内容,主题新颖、报告详实、精彩纷呈,为国内外与会代表呈现了一场难得的学术盛宴,受到国内外参会代表的高度赞誉,更为广大的毒理学科技工作者、政府机构管理人员以及企事业相关单位人员搭建了一个国际化学术交流的平台,助力产业发展。

       此次会议的顺利召开得到国际人道对待动物协会、欧莱雅、海恩斯莫里斯(瑞典)公司、玫琳凯、广东博溪生物、北京慧荣和科技及上海美迪西等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会议的顺利召开对于推动我国毒性测试技术的发展、促进有关技术方法的转化和管理认可、进一步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和重要影响。


上一篇:2019年西南片区毒性病理学研讨会在成都圆满召开
下一篇:第二届毒性病理诊断与技术应用研讨班暨2018年毒性病理检测室间比对工作结果研讨会在广州举办

版权所有:军事医学科学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7号  邮编:100850